您的位置:首页 > 娱乐 > 正文

工人日报:课外班整治效用几何?

各种各样的特长生看来要和直接利益攸关的升学、择校说再见了:根据近日教育部《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全面落实《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》。从中人们可以发现一条明确的规范,简单说就是要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、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、科技类竞赛、省级优秀学生、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”。

决策管理机构的毅然出手,脱钩学校的“特长生产业”还会受到追捧吗?其实这是一个市场问题,而不是简单的教育相关问题,所以还真不好说。

除了特长生,政策的走向还牵连到同样五花八门的课外培训班。

众所周知,在小学升初中和初中进入高中这两个领域,貌似启迪、挖掘才能和智慧学童的各种培训班经年长盛不衰,不管家长、学童们是否青睐,为了“不输在起跑线上”,很多学童父母都无视名目繁多课外“学业”的昂贵费用,即便不得不勒紧裤带也在所不惜。现如今,火爆一时的奥数什么的,该沦为众矢之的了吧?

然而,以鄙人之愚见,恐怕没有那么乐观。

这些改变措施无疑源于公平的目的,应该说也是受欢迎的,但若细心琢磨起来,很可能依旧没有解决家长们心里的焦虑:自家孩子仍然面临学校好坏的实际问题。

客观地看,不同学校的优劣仍然是现实状况,去除公立学校良莠差序格局的谋划仍在努力的路途,而若以现行的实践来看,学校优劣的层级想要彻底改变,几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像北京的好学校兼并带动差学校的举措,固然能起到教育基准整体提高的效果,但优劣级差实则仍旧难以抹去:即使是同一个名目下的系列学校,不同分校之间有差别也是必然的,特别是以高校录取情况来判断的话,情形更是如此。再有家长们无不将之作为孩子去向学园的基准坐标,结果就更是如此,甚至因为“优秀”学生向“理想学校”的集聚,使本来差别不大(比如教学条件和师资)的学校之间,也不得不步入落差逐步扩大的趋势轨道。

用现行的评价、考核标准来看,公立学校的均衡可能是个难题,如果再有资金投入上的差别,更不可能获得一般化的结果,再有学校和荣誉感加持的教师们勤奋地较劲和努力,没有差别也会整出差距来。此外,再叠加学童和家长们趋优避劣的强力推动,最终结局必定是同等水平学校普遍铺面的理想不可能实现。

这样看,问题真是难以解决。

好在这些只是表面现象,问题的根由,其实是在更高层级、更优学校的录取标尺那里,学校好坏的评价不过是对此的反馈而已。也就是说,本质的问题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,所谓的好学校,其实对应的是针对后续考试何者更适应的判断——就当下代表性的试题而言,更多的是刻苦背诵功夫,和学校的智力启蒙,以及探索、追问思维培养基本上就没有多大关系。

回到培训班和特长生,其实也是出于升学的考虑,是考试录取方面的评价手段决定了学童及家长们的选择。显然,家长对课外班(特长生)趋之若鹜——尤其是奥数名下死记硬背功夫(“优等生”的后续发展往往难如人意)训练的广泛诉求——所表明的,实际上不是学校以课外班所学、所成来选取优质学生,而是课外训练以学校热衷的标尺来训导“优质”生源,是针对考试录取方略的实用选择,并不太关乎智力开发。

由此可见,如果在这方面没有彻底变革,以为取消特长生,或者说不再以昨天的奥数优胜者划线,就可以解决课外培训班之类的问题,是不是有点盲目地乐观了?